Faculty 生命健康学院
愿景





院系设置


学院LOGO


生命健康学院秉持“持之以恒,探索生命奥秘;严谨审慎,寻求科学真谛”的愿景,学院从人类健康的发展战略需求出发,融汇国际创新资源,发展生命与健康前沿交叉学科,探索生命与智能的本质,致力于成为创新思想的重要发源地、科技创新的关键引擎、人才汇聚和培养的高地、科研成果转化的中心,促进新医科发展,服务人类健康。

根据学科定位及专业特色,生命健康学院设置4个系:生物学系、神经生物学系、智能交叉科学中心、精神健康与公共卫生系。其中,

生物学系:聚焦于生物体发生、发展和疾病过程的基本规律,以及外界环境对生命过程的影响,研究生命现象和疾病机理

神经生物学系:着眼于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深入研究大脑产生行为的发生机制;研究大脑发育和调控的分子机制及在神经系统疾病发生中的作用

智能交叉科学中心:聚焦应用和发展交叉学科方法,解析生物体结构与活动信息,理解生物信息处理机制和智能基本原理

精神健康与公共卫生系:揭示和理解全生命周期的认知和神经精神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对重大流行病和突发传染病的预防和干预的新技术、新决策研究

生命健康学院旨在培养在预防和诊疗脑疾病、启发类脑研究、人工智能脑机接口等领域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实验操作能力、先进创新思想、良好人文修养的“中国脑计划”新生力量。培养具有社会责任、科学素养、国际视野的复合型创新与创业领军人才,促进“新医科”发展,服务人类健康。

生命健康科学实验室

生命健康科学实验室

学院教授大合照

学院教授大合照

深圳市脑科学技术产业创新中心

深圳市脑科学技术产业创新中心

办学基础

生命健康学院依托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脑认知与脑疾病研究所(以下简称“脑所”)建立。脑所共有包括脑功能图谱与行为研究中心、神经系统疾病转化研究中心等7个研究中心。目前脑所已形成一支多学科交叉汇聚的脑科学科研团队,人才规模超600人,背景横跨生物、物理、化学、医学、信息学等学科,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2014年成立至今,脑所获批国家省部地方等各级项目700余项,获批金额超8亿元;共发表包括Nature、Science、Cell等国际顶级期刊在内的SCI论文超500篇,申请专利1000余项,获授权专利290余项。

生命健康学院积极开展跨学科、跨地区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已开拓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法国INRA等的科研合作与人才培养,为本科生教育拓展了国际化交流与实践的平台。脑科学技术产业创新中心等对接产业化平台以及已投入使用深圳市脑解析与脑模拟重大科技等基础设施,将为“学以致用”的本科生培养环境提供有力支撑。

师资力量

教学团队由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德国科学院院士领衔,10多位世界一流的资深教授任学术带头人。科教团队聚集了包括国家杰青、长江、国家重点引进人才工程专家及“四青”人才等骨干60余人。青年教师骨干来自斯坦福大学、剑桥大学、哈佛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杜克大学等著名学府,背景横跨生物、物理、化学、医学、信息学等。

学院参照教育部“强基计划”,切实贯彻“理工融合、学科交叉”的理念,将以神经科学为抓手,强强联合“生理学、分子生物与生物化学、医学、物理学、化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材料学”的中国、德国、加拿大、美国顶尖师资深入开展学科建设和教研工作。学院注重中青年人才培养,积极引进国内外人才,着力优化学科建设师资团队,持续推进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


科研基础

项目

累计承担合同经费超8亿;近五年项目获批约180项,合同额超2.6亿元;国家层面的科技竞争能力强,包括国自然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深圳高层次人才团队等。

文章

近五年新增论文487篇,其中,CNS主刊5篇;累计发表包括Nature、Science、Cell、Nature Biotechnology、 Nature Neuroscience、Nature Communications、Cell Research、Neuron、Molecular Psychiatry、JCI、PNAS 等国际顶级期刊在内的SCI论文近450篇。

转化

专利累计申请850余项;累计孵化企业13家;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取得实效。

科研成果


人才培养


生命健康学院致力于培养具有强专业基础、跨学科知识背景、强研究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生命科学领域人才。学院秉承“宽基础、强理科、重交叉、立前沿”的办学方针,突出基础和交叉学科教育结合行业实际需求,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主动了解生命科学前沿动态、探究实践先进技术、工具和方法。使学生具有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国际视野,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能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人、团队成员及负责人的角色。

生物学系旨在培养掌握生命科学基础和前沿知识、具有较强科学实验能力和跨学科交流能力的专业人才。学生需掌握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等基础知识,并具备应用生物技术进行科学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课程教学、实验课程和科研实践的学习掌握扎实的生物学专业基础知识,培养自身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

神经生物学系旨在培养在预防和诊疗脑疾病、启发类脑研究、推动人工智能进程领域中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先进创新思想、优秀团队合作理念和强实操能力的“中国脑计划”新生力量。学生应具备系统的神经科学专业基础知识,建立从分子、到细胞、到个体的完善知识体系。掌握神经科学专业所需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能够理解和研究神经系统的各个层次结构和功能。同时,学生还需具备跨学科交流和合作能力,如能够将计算机等交叉学科专业知识应用于神经科学研究中。

精神健康与公共卫生系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公共卫生理论知识和精神健康研究及应用技能的人才。学生通过学习精神心理学、流行病学、健康教育、公共卫生学、社会学等学科基础知识,掌握如何预防和控制常见疾病、如何评估和干预精神健康问题。学生应具备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数据分析、健康政策制定和卫生教育等工作所需的技能。此外,学生还需具备实践能力,一定的跨学科交流和合作能力,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复杂问题。

智能交叉科学中心旨在培养能够将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生命科学的专业人才。学生将通过数学、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等多门课程的学习,掌握数据挖掘、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具备实现人工智能应用的能力。学生还需具备生命科学方面的基础知识,能够将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技术与生命科学有机结合。

总体培养目标:

生命科学卓越人才模块:科学素养与国际视野兼具的复合创新人才。通过课堂教学、实验课程、创新实践的融合方式,使学生在科研实践中培养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勇于挑战未知的科学素养。

生命科学产业创新人才模块:专业技能与创造思维并重的开拓创业人才。学生应掌握生命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验技能,能在科研机构、医院、高等学校及企事业单位等从事生命和健康科学领域的研究、教学、创新创业及管理工作。

产业合作

undefined

全国首个脑科学与类脑智能领域的产业共性技术服务平台——深圳市脑科学技术产业创新中心(以下简称“脑创中心”),位于深圳理工大学明珠校区A栋4-8层,建筑面积共5层1万平米。脑创中心作为在深圳市和光明区政府大力支持下建设的专业孵化平台,由深港脑科学创新研究院提供技术支撑和运营管理。

脑创中心秉持“创新、创投、创业”融合发展以及“共享、创新、服务”的理念,践行“研发空间上下贯通共享,产研团队左邻右舍相融”的建设发展路径,通过打造技术平台开放共享、产研团队交叉共融、产研项目无缝对接、科技金融投资服务、一站式便捷入驻、全周期企业孵化等六大特色服务体系,形成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人才支撑的良性闭环,探索建立创新链、产业链、金融链、人才链、服务链、政策链“六链融合”的创新驱动发展新模式。

脑创中心作为全国首个脑科学与类脑智能领域的产业共性技术服务平台,为了最大化实现技术服务团队和企业项目团队的紧密对接,在服务功能的规划设计上独具特色:4-8层按技术平台功能和产业细分领域特征,在每个楼层集中布局细分领域技术力量,不同细分领域的企业集聚在不同的楼层,同时各个楼层之间功能互补,特色鲜明。在同一楼层中,脑创中心技术研发团队和企业团队在空间上“左邻右舍”错落有致,技术供给与企业需求可以在第一时间得到对方反馈,加快成果同产业对接,人才同科技对接,资金同需求对接,推动创新要素自由流动、合理配置,促进科技创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打造协同高效的现代化创新体系,实现持续对资本和企业的双向赋能。

脑创中心致力于打造全国首个“拎脑入驻”型专业孵化赋能平台,努力成为服务于全国、辐射全球的脑科学技术产业创新示范高地。

学院活动

学院联系电话:0755-26412690

邮箱:slhs-recruit@siat.ac.cn